©Photo from Colette film 2018
要有 追愛的勇氣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這些年來聽過了好多段同志朋友們的血淚史,他們勇敢做自己與追愛的過程卻比一般人來得艱辛無比,在台灣經過很多人的努力不懈下實現了同性婚姻合法化,這也是台灣民主更上一層樓的象徵,然而 性別平等 這只是接受性別多元化的開始,但改變必須從你我做起。
2021年5月3日更新
有看過20世紀初法國女作家Colette 同名自傳電影“花都教主柯蕾特Colette”的朋友們,一定會被Keira Knightlety所飾演的作家Sidonie-Gabrielle Colette那麼封閉的年代勇於追求自我的精神給感動。
©Photo from Colette film 2018
性別平等
近幾年很多品牌這幾年很喜歡玩男女同款unisex的設計,並在廣告活動中模糊性別強調平權與平等,希望藉由品牌與名人效應進而改變傳統思維。其中做的最好的莫過於Gucci “希望響鐘CHIME FOR CHANGE” 系列活動之2019年春天這波“齊心眾力To gather together”。在世界各地的Gucci塗鴉牆都可以看到消除男女性別特徵的平權標誌,也在社交媒體上也得到大迴響,尤其是台灣身為第一個亞洲國家有Gucci平權標誌的塗鴉牆,現在也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,2019年在台北永康街的這面藝術牆所代表意義十分深遠。
Gucci 紐約與台北藝術牆
希望響鐘創刊號“CHIME雜誌”更大膽探討同性戀, 變性人與逃出伊朗的女樂團歌手等等的話題,希望藉由當事者的故事來改變社會大眾傳統的價值觀,並宣導如何創造性別友善的工作環境,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放寬心胸去尊重性別多元化,或許他們就不會走的那麼辛苦。
CHIME 雜誌
追愛的勇氣
在米蘭工作時早已習慣被俏皮的姐妹們給包圍,甚至遇到巴西變性超級名模都見怪不怪。他們才華洋溢又愛美而且還是天生的藝術家,超級毒舌但有異於常人的美感,我從他們身上偷學了很多造型搭配技巧。其中有一位同事來自伊朗,他在青春期表明自己的性向後有多次被秘密警察毆打,而差點丟了性命的慘痛回憶,原因是伊斯蘭國家同性戀的身份是不被認可的,16 歲時他決定出走,撕了伊朗護照後輾轉逃到賽普勒斯念大學,然後又來到了義大利念研究所,現在他三十多歲人生經歷卻是像電影情節般滄桑精彩,談起那段黑暗的成長經驗常常讓他留下恐懼的眼淚,想念家人的同時卻永遠回不去那又愛又恨的國家伊朗。
很幸運的身為台灣人的我們有言論自由與性向自主權,伴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不用再害怕愛情會見光死,每個人都是 性別平等 能大膽做自己與 追愛的勇氣 。每一位台灣人都必須真正學會理解、尊重與包容不同性向的人,這樣整個社會才能達到多元化的平等,大家都要幸福喔!
“別忘了你是獨一無二的。其他人也一樣。”- 美國人類學家Margaret Mead
來看看更多Yunique Studio所撰寫關於生活與藝術的文章吧!
延伸閱讀:Gucci 提倡平權的網站
follow us on instagram